wechat
arpara 5K VR头显

arpara™5K VR头显体验报告:轻巧舒适、显示效果惊艳

大家好我是yuyu,因为工作需要近几年用过不少VR设备,但对于我们的需求讲各家的产品都有着妥协,特别是在显示效果方面,在VR上普遍采用的高刷LCD屏都有着纱窗效应的通病。


所以看到这次arpara™5K VR头显的众测时感到很有兴趣,虽然是一个全新的品牌,但它是全球第一个搭载了Micro-OLED显示屏的VR头显。等等,LCD、OLED、MiniLED、MicroLED都已经傻傻分不清楚了,这个新出的Micro-OLED又是什么?我这里先转载一段关于前几个显示技术的科普:


简单来说,LCD就是液晶屏,miniLED是一种采用了多个LED光源分区的背光LCD,OLED是有机自发光材料组成的屏幕,MicroLED可以看做是缩小版的LED显示大屏,目前成本仍然很高且无法做小。而今天谈到的Micro-OLED呢,则是尺寸缩小到了一定程度的OLED显示屏,它保留着OLED的优缺点,如极高的对比度和宽色域、高刷新率,但亮度和寿命有限,同时尺寸可以做到极小,可以说对于VR设备属于完美的选择。


感谢大妈和arpara提供的这款产品让我可以先行体验到这一显示技术给VR带来的技术进步,下面就来看看这款产品的实际表现吧。


外观展示


arpara™5K VR头显的外包装设计简洁时尚,没有塑封,取而代之的是双层纸盒包装。和我之前用过的VR相比包装盒真是太小巧了,还没有一个手办高。



背面注明了产品的主要特性:Micro-OLED 5K显示,3000 的像素密度,最高120Hz的刷新率,95度视场角等。





全部的配件有头显、一个保护袋、可拆卸的柔性的头带,一根双c头的连接线。



对arpara™5K VR头显的第一印象是很轻巧,比起以前用过的PC VR和一体机都体积都要小不少,厚度很薄,可能仅次于华为VR Glass,外出携带很方便。顶部只有一个隐藏的USB接口,用于连接定位配件。两侧各有一段用于连接头带的旋臂,端部带有立体声扬声器。



按键和接口都集中在头显底部,从左到右依次是连接手机和电脑的Type-C接口、2D/3D分辨率调节、瞳距调节、亮度调节以及3.5mm耳机孔。



内侧眼睛处的空间比较小,镜片处突出,佩戴时几乎贴着双眼,无法佩戴一般眼镜使用,四周的衬垫为泡沫海绵材质,支撑力比较强。



头显本身支持100度远视到500度近视的屈光度调节,通过旋转镜头,可以进行无级调节。对我这个有着三四百度近视的来说特别好评,之前用过的Rift S和vive Pro头显虽然可以塞得下眼镜,但舒适度大打折扣,无法长时间使用。



除了自带的软质头带之外,首批客户还附送了一个硬质头箍,后方有长度伸缩旋钮,替换之后重量更平衡一些,可以在舒适和便携间自行取舍。




除了头显之外此次众测还提供了配套的mirrocast转接器和NOLO CV1 Air 6自由度VR套件供测试使用,给arpara增加更多玩法。


使用体验

佩戴舒适性



作为一个不含计算单元的纯头显,arpara™5K VR头显的重量做到了很轻的程度,带上面罩实测仅有252g。即使算上头带和头箍也就300g左右,比起普遍在一斤以上的一体机和PC VR来说非常轻便了。




arpara™5K VR头显的厚度也比此前用过的大部分产品更薄,在佩戴时重心更靠近面部颧骨位置,对于脸部和头带处的压迫更轻了,舒适度大大提高。 之前的Rift S在站姿使用半小时以上头箍处就开始有痛感,而arpara就没有什么压力。



得益于屈光度调节功能,在佩戴时最方便的一点就是可以摆脱眼镜的困扰,边框和面部平顺地贴合。在佩戴时镜片和双眼的距离非常近,几乎能碰到睫毛了,首次佩戴时需要适应。鼻梁处的开口较大,我本人在佩戴时下方的漏光比较明显。但另一方面也方便手指伸进去调节屈光度。



在佩戴硬质头箍时,除了可以通过旋钮调节松紧程度外,也可以调整角度,在沙发上葛优躺看片就很舒服。在佩戴软质头带时甚至可以平躺着观看,随时随地享受大屏影院。


连接手机


arpara™5K VR头显不包含内置的计算单元,所以只是头显而非一体机,需要外接手机电脑才能使用。在连接华为三星等支持C口视频输出的手机时,和一个便携显示器类似,通过双头Type-C线连接后手机画面就直接输出到头显中,也支持切换到手机的dock模式使用。




在连接华为P40 Pro时,使用体验很好,连接方便,无需设置和额外安装app,插上连接线就弹出连接提示。操作基本感觉不到延迟,播放影片时也感觉不出分辨率损失,也支持90Hz高刷新率的显示。不足之处是看不到手指操作的位置,只能凭感觉点击,头显要依靠手机供电,想必会影响续航。



在连接阉割了C口视频输出的手机时,需要在手机和头显之间额外接上一个arpara开发的mirrocast转接器,转接器大小类似于一个长条形的移动电源,也内置了7000多mAh的电池,可双向供给手机和头显使用。


在连接vivo X60 Pro 时,连接mirrocast和头显,再安装arpara开发的ultramovie软件,在软件内点击投屏才能在头显内看到手机画面,方便性和外出的便携性不如直连华为手机。在几天的试用中,也遇到投屏失败和操作延迟很大的情况,观影体验受到一定影响,但是咨询了官方客服之后,得到了妥善和高效的解决。



ultramovie软件除了用来投屏之外也有直接播放视频功能,支持手机本地视频也可添加NAS网络,用起来很方便。视频也支持多种3D及全景格式,在手机上也可直接调节进度条、字幕、音轨等,作为播放器的各项功能都齐备。


连接电脑


arpara™5K VR头显可以通过多种接口与电脑连接,但效果各有不同,其中效果最好的还是通过全功能type-c线直连电脑独立显卡的type-c接口(需支持DP1.4),可以支持到5k分辨率显示。




我电脑的显卡是微星的2080Ti黑龙,带有type-c接口,理论上是可以跑满arpara的性能要求,新的30系高端显卡中带type-c的反而很少了。连接头显后在电脑的显示设置中可以看到多了一台显示器,此时可以当做一般的2D头显看片了。



想要观看VR影片、游玩Steam VR游戏,还是需要通过外接nolo的6自由度套装实现。nolo的方案是国内很多一体机游玩PC VR的通用方案,早有耳闻一直没有试过。arpara适配的这套包括一个安装在头显顶部的条形定位器,一个圆形的基站和一对手柄,定位方式和手柄设计都和HTC vive的相像。




连接后,PC端安装专用的arpara home软件,可以检查设备情况、连接Steam VR,也可启动本机已安装的VR软件。虽然听起来容易,但是中间过程还比较曲折,一开始用了官方发来的3m长的连接线,一启动Steam VR基站就会断开,导致头显追踪失败画面不动。在和arpara的工程师沟通后,使用原装的线材连接,才调试成功。不过即便如此,在后来的试用中用原装的线材仍然出现过几次同样问题,不知道是不是显卡c口的问题。


在成功连接后,nolo套装的追踪效果也不能让我满意,单一基站的追踪范围和视角都很有限,定位也不是很准确,大概只有几年前Oculus CV1的水平,在游玩PC端的3D游戏时,头显经常有微小的漂移,很容易产生动晕症。arpara头显在5k分辨率下的刷新率只有70Hz,存在一定的拖影现象,95度的视场角对于PC VR来讲也不算很高,整体的PC VR体验不是很好。不过官方称以后将会支持vive的定位器和手柄,效果一定会有所提升,希望能够早日上市。


显示效果


作为一款偏向观影用途的VR头显,arpara最为突出之处就是它的显示效果,之前也说到他说第一款采用了Micro-OLED显示技术的头显,没想到提升竟如此明显。


其实最早的第一代VR产品,Oculus CV1和HTC vive使用的都是OLED屏幕,主要就是为了高刷新率和低延迟。但随后几年的产品却又普遍换回了LCD,这是由于VR分辨率需求逐步提高,由于像素排列的差别,相同分辨率下的LCD的显示效果比OLED清晰,而LCD的刷新率和延迟方面的短板得到了补足,但即使到了2021年,也没有看到一款产品能够完全消除像素点和纱窗效应。


这时Micro-OLED登场了,它大大提升了OLED的像素密度,又保留了OLED的优点,让我在arpara™5K VR头显中第一次看到了如此清晰的VR画面。图片为手机微距镜头紧贴头显拍摄,有所损失:





画面色彩鲜艳,对比度很高,中央部分的锐利程度和纯净度都很不错,即使刻意去看也确实看不到像素点和栅格线,但在画面四周的散焦效果还比较明显。怎么来形容这种感觉呢,就像是第一次去看IMAX电影,还坐在了第一排,只有震撼。


总结


一番体验下来arpara™5K VR头显还是最适合作为观影VR使用,轻巧便携,可以随身携带,配合华为三星手机一线直连。佩戴舒适,各种姿势都可使用,一部电影看完也没什么不适。显示效果极好,画面鲜艳清晰对比强烈,没有丝毫颗粒感和纱窗效应。


作为PC VR的体验还有待提升,期待后续的定位器适配和一体机产品,配合优秀的显示效果想必能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。

yuyusanka
2024-05-05
原文地址